不光是原單說法,賣家為了銷售自己的商品還有一種說法說自己的貨是“海關貨”,那么海關貨靠譜嗎? 海關確實有大量罰沒奢侈品,處理這些罰沒品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嚴謹的流程,由財務部門申請對商品進行真偽、價格評估,到最后第三方司法拍賣,入賬,出貨。那些假貨商怎么會從海關獲得大量的進貨渠道供給他們?況且處罰沒收品每個環節都有很嚴格的審查標準,普通的工作人員不會有這么大權限,海關的高層更不會冒著這么大風險和一些個人店主去做這些事! 因此,看到“海關有關系,可以長期提供海關罰沒商品”類似描述時可以直接理解成假貨。
有些假貨商還會用購物小票“驗明正身”!
其實,消費者回憶一下在刷卡買東西的時候,會有 POS簽購三聯單,其中有店鋪留存聯,消費者聯,銀行聯。其中第一頁的彩色頁,是消費者以及代購絕對不可能拿到的,如果出現在配套的照片內,商品的真偽也就不必多講了。而且現在這種消費購物小票會有專門渠道提供給假貨商,價格低廉,10塊錢就可以買一千張,造假的成本并不高!因此,即便有“購物小票”,也不能說明商品是正品。